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百年王朝,共历十二帝,分为六个时期:
刘邦开国(BC202-BC195, 7年)
吕后专政(BC195-BC180, 15年)
文景之治(BC180-BC141, 39年)
武帝时期(BC141-BC87, 54年)
昭宣中兴(BC87-BC49,38年)
元帝王莽(BC49-AD9,50年)
以今天的视角回顾,可以很清楚地总结出西汉王朝六个时期的主要政治任务:
刘邦开国:安定局面
吕后专政:休养生息
文景之治:积蓄国力
武帝时期:军事作战
昭宣中兴:享受红利
元帝王莽:末代乱世
抛开最后一个阶段不谈,前五个时期的主要政治任务是一脉相承的。
BC200年的白登之围是汉初对匈奴关系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,事件的导火索原本是汉朝内部的一次平叛行动。
话说西汉初年,韩王信在山西大同一带割据,为了对抗西汉中央政府,韩王信对外勾结匈奴,甚至把自己的国都马邑拿出来做投名状。
BC201年,韩王信与匈奴组成联军,一起攻打太原。
刘邦岂能任其撒野?
于是汉高祖亲率32万大军北上,谋士陈平,武将樊哙、夏侯婴、周勃等均随驾出征。
汉朝的战略目的非常明确:击败匈奴,彻底镇压地方叛乱。
此战的剧情与一千年后宋太宗赵光义北伐非常类似——先胜后败,对战叛军胜,对战少数民族骑兵败。
在寒冬大雪的恶劣天气下,刘邦不顾前哨探军的劝阻轻敌冒进,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。
刘邦与先头部队一起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。
白登之围后,西汉意识到在机动骑兵方面与匈奴的明显差距。
相对于步兵,骑兵在中国古代是妥妥的“高端军种”。
从草场建设、战马培育、战马养护、人员选拔,再到武器装备配备,无一不透露着金钱的味道。
考虑到大规模骑兵建设背后牵扯的巨大国力消耗,从刘邦后期开始,便定下了与匈奴和亲的大政方针。
休兵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
确定完对外缓和的外交大思路后,内政方面,西汉树立了以“黄老之学”为指导思想的经济建设方针,约法省禁,清静无为。
当然,黄老所谓的“无为”是一种策略性的无为,其根本思路还是用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来恢复积蓄国力。
西汉初年,很多大人物都是“黄老之学”的粉丝,比如丞相陈平,《史记》中有记载:
“平少时,本好黄帝、老子之术。”
再比如汉初著名女政治家窦太后,她也是黄老的另一位铁粉。
作为汉文帝之妻、景帝之母,窦太后经历了汉初三朝,甚至还给汉武帝当了六年的太皇太后。
西汉一朝,母系、外戚的政治能量一直非常大,从吕后到王莽,贯穿了整个王朝历史。
中国历代大一统的王朝,经过一个甲子左右的休养生息,在甲子到百年之间国力常常会达到巅峰。
这一时期,雄心壮志的帝王往往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意愿,去完成先辈们未竟的事业。
经过长达六十五年的经济建设,到BC141年武帝继位时,汉王朝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。
遥想西汉初年,刘邦想找四匹颜色相同的马来驾车都不可得,萧丞相则只能乘牛车,国势之凋敝可见一斑。
而武帝初年,连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,史书记载曰:
“(马匹)阡陌之间成群”。
汉武帝继位后,为了实现“王者无外,天下一统”的宏图大志,开始从各个方面进行布局:
1、启用以田蚡、窦婴、赵绾等为代表的儒家执政班底,废弃黄老之学。
2、打破人事惯例,对于丞相公孙弘采用了先拜相再封侯的模式。
3、提升御史大夫的地位,让御史大夫部分取代丞相的作用,由皇帝平行管理。
4、以“推恩令”的手段缩小地方诸侯势力的土地与权限。
5、实现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,强干弱枝。
6、加强军队尤其是骑兵部队的建设,准备与匈奴决战。
元光二年(BC133年,汉武帝继位的第八年)六月,汉武帝通过商人传信诱使匈奴军臣单于亲率十万精锐进攻边城马邑。
汉朝方面集结韩安国、李广、公孙贺、王恢、李息等多位将军,率三十余万大军埋伏于马邑周边,准备一举围歼匈奴主力。
结果匈奴进军至距马邑百余里处时,发现牲畜遍野而无人放牧,顿生疑心。
军臣单于通过俘虏的汉朝雁门尉史得知马邑附近原来有重兵埋伏,于是引兵撤退。
这场未遂的大战使得西汉与匈奴间最后一层窗户纸被捅破,双方断绝和亲,开始全力整军备战。
马邑事件后,西汉与匈奴间的最后一层窗户纸被捅破,大规模交战的序幕缓缓拉开。
匈奴方面开始屡犯边境,汉朝则强力出击。
BC129年,西汉对匈奴的第一仗正式打响——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,骑将军公孙敖出代,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,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。
卫青部到达龙城,斩获匈奴七百级,从此“寇可为,我复亦为;寇可往,我复亦往”。
BC127年,卫青、李息出云中,收复河套平原,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;同年,汉武帝在河套设置朔方、五原郡。
BC124年,大将军卫青率军十余万人出朔方,斩获首虏一万五千级,赢得汉朝建国以来对匈奴首次重大胜利。
BC121年,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走廊,共斩首虏四万余级。
同年秋,匈奴昆邪王率众四万余人来降,汉武帝设立武威、酒泉郡,甘肃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。
夺得河西走廊对汉朝开拓西域意义重大,为新疆纳入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。
兰新铁路
BC119年,汉武帝决心集举国之力对匈奴实行长途奔袭,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。
他派遣大将军卫青、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精锐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,并组织步兵数十万、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。
这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艰巨的战役。
从早期的“守城作战”到如今千里奔袭的“野外作战”,汉军已经彻底完成了进化。
拔得漠北决战头筹的是年仅21岁的霍去病。
他率军北进两千多里,越过离侯山,渡过弓闾河,突入匈奴腹地,与匈奴左贤王遭遇。
在关乎国运的决战中,霍去病部以伤亡万余人的代价斩首七万余级,重创匈奴主力,而后乘胜挥军北进,一直追击匈奴残部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。
根据中国古代王朝的惯例,每一次大规模用兵都会产生一代军功集团。
楚汉相争,诞生了以“汉初三杰”萧何、张良、韩信等为代表的西汉王朝第一代军功集团。
景帝年间平定七国之乱成就了周亚夫,不过考虑到七国战五渣的水平,从起事算起一共只坚持了三个月,因此造就的名将不多。
汉武帝年间的大型对外军事行动先后持续了十几年,西汉王朝在建国八十多年后,再次形成了以卫青、霍去病等人为代表的2.0军功集团。
霍去病虽然早逝,但他的弟弟霍光却荣耀一生,为这一集团延续了巨大的影响力。
相对来说,王朝末年去打仗拼命是最不值,北洋将士们正是因为懂得这个道理,大清才会被“武昌起义一声枪响”给轻松击垮。
时也,势也。
汉武帝时代结束对匈奴作战后,王朝自汉昭帝开始逐渐进入恢复经济和巩固发展的阶段,史称“昭宣中兴”。
尤其是在汉宣帝刘询执政时期,史书称:
“天下殷富,百姓康乐,其治过于文帝之时”。
可见在当时的史书看来,汉文帝和汉宣帝是西汉经济发展最好的两段岁月。
在以制定庙号严格著称的西汉王朝,刘询与汉高祖、汉文帝、汉武帝并列为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——他们中两人凭借“文治”,另两人凭借“武功”。
相关文章:
郝姓起源是什么(古城堡的郝姓来自何方)11-15
保姆级攻略:装修卫生间防水怎么做?11-15
谒后语 大全有哪些(50条歇后语)11-15
逆矩阵怎么求最简单的方法(逆矩阵的计算与证明解读)11-15